#悦享夏日避暑恩施#
在7月8日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活动中,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、肉连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守红的交流发言令到场嘉宾动容,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展现了他们自身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热情,更折射出恩施州各级、各年龄段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意义——正是传承人们的接力前行,才让恩施非遗的薪火代代相传。
杨胜伟、刘守红作为传承人代表交流发言
前辈的坚守:铸牢保护根基
杨胜伟深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发展多年,在实践操作、理论研究、带徒授艺等方面均成绩显著,土家族摆手舞、南剧、吊脚楼营造技艺……各类非遗项目中都有这样的前辈传承人,他们是恩施非遗的“压舱石”,让宝贵的技艺在时光流转中得以保存,更见证了非遗保护工作从起步到受到广泛关注、取得一系列成果的过程。
杨胜伟带徒授艺
摆手舞国家级传承人彭承金
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万桃元
南剧国家级传承人杨道运
正因为这些前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才让文化根脉在恩施州的土地上扎得更深、立得更牢、成长得更丰茂。
新生力量的活力:注入新鲜动能
2025年3月,文旅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,刘守红入选。87年出生的他是恩施州最年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,他在开馆活动说“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”,正是恩施无数中青年传承人的缩影。他们既尊重传统,又适应时代,善于创新突破,用年轻化的表达让非遗贴近现代生活:全身心投入到传统制茶技艺的振兴中,复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,修建恩施玉露博物馆;吊脚楼营造技艺、三棒鼓、民歌传承人走进北大,与师生共赴一场匠心与非遗的深度对话;将传统的“西兰卡普”带上时装周的T台,出海走向国际;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非遗的声影传播得更广泛……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。
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张文旗和他筹建的恩施玉露博物馆
刘守红在学校开展“肉连响”传承活动
传承人谭艳宾、谭艳华携西兰卡普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
宣恩县非遗传承人队伍到北大交流
各年龄段的接力:保障传承可持续
多年来,恩施州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工作方针,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,截至目前,全州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18人,他们组成了一支年龄梯队完整、技艺门类齐全的传承队伍:资深传承人发挥引领作用,提振整个行业的发展;中青年传承人主动探索、积极实践,企业、学校、乡镇都有他们奔走的身影,少年儿童在浓厚氛围中,心中被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。他们既是技艺的传递者、更是文化的守护者。
巴东皮影 生生不息
八宝铜铃大课间
暑期少儿剪纸培训
柳子戏少儿培训
恩施州非遗馆里展示展演、互动体验的传承人们
从非遗馆里的展示交流体验到生活中的授徒传艺,从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到社会参与,传承人始终是非遗“接力赛”的核心力量。恩施州的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,离不开各级、各年龄段传承人们的共同努力,他们致力于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,却有着共同的目标—推动恩施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迈向新高度,让非遗在新时代持续绽放迷人的光彩。
来源 · 恩施州文化生态保护中心
编辑 · 刘芳 校对 · 彭朝艳
审核 · 魏娜 签发 · 彭祖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