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解读

—— 打制经典·极致·可以传世的珠宝首饰藏品 ——

当前位置: 首页   >>  政策解读
崇州国际竹藤文化周开启非遗盛宴

当千年非遗邂逅国潮创意

当传统技艺碰撞现代生活

一场以“东方织物 诗逸生活”为主题的

非遗盛宴正在崇州上演

作为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组成部分,崇州国际竹藤文化周于今日启幕,持续至6月3日。活动以崇州两项国家级非遗——道明竹编和怀远藤编为核心,串联16场特色活动,着力打造一场跨越古今、融合中外的非遗文化嘉年华。  

非遗集市

传统与潮流的“双向奔赴”

走进罨画池历史文化街区,正东街的非遗集市与非遗美食集市人头攒动,46个展台沿街铺展。崇州本地的道明竹编、怀远藤编与广西毛南族花竹帽、江西客家根雕等外地非遗同台亮相,既展现了地域特色,又呼应了本届非遗节“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”的主题。  

“崇州的竹编竟能这么‘潮’!”来自广西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素娟惊叹道。她带来的毛南族花竹帽技艺与道明竹编同台竞技,彼此借鉴。“传统竹编还能做成时尚包包、艺术灯饰,这种创新思路太值得学习了!” 

付先斌

江西客家根雕传承人

崇州的非遗氛围太浓了,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在讲故事。

非遗生活馆

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

在正东街非遗集市旁,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崇州非遗生活馆格外引人注目。这里不仅是展示窗口,更是一个沉浸式的非遗体验空间。

母磊

崇州非遗生活馆艺术总监

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空间,让藤编、竹编等非遗真正走进市民生活。

馆内巧妙地将200多件藤编竹编家具、300多件摆件饰品与咖啡茶饮空间融合,打造出客厅、阳台等生活场景。从几十元的小饰品到十余万元的精品盆景,不同价位的非遗产品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。

“这里最特别的是实现了双向互动。”母磊说。崇州非遗生活馆里有不同的空间和布局,既可举办非遗研学课程,又能进行汉服摄影等时尚体验。更关键的是,这里成为了非遗传承人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平台。“比如有客人会提出顾虑,藤椅是否会出现衣物勾丝的问题?我们会把这样一些类似的信息整合后立即反馈给手艺人。这种实时互动对非遗创新至关重要。”

舌尖上的非遗

美食集市引爆味蕾

除了视觉盛宴,非遗美食集市更是香气四溢。怀远三绝的软糯、汤长发麻饼的酥香、街子张氏槽子糕的绵甜……

崇州特色小吃与非遗技艺的结合,让游客在逛吃中感受“非遗里的端午”。

陈葭妤  

游客

一边赏非遗,一边吃美食,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体验!

乡村非遗走廊

竹艺村里的匠心对话

在道明镇竹艺村,另一场非遗大戏正在上演。乡村传统非遗集市沿非遗走廊展开,竹编家具、藤编家居、装饰工艺品等琳琅满目,游客可亲手体验经纬交织的竹编技艺。  

更引人注目的是“崇竹神韵·匠心共传”崇州—青神竹编联展。青神竹编与道明竹编同为国家级非遗,此次联展通过平面竹编、瓷胎竹编、竹编家具等作品,展现两地匠人对竹艺的极致追求。一件件作品仿佛在诉说:非遗不仅是传承,更是无限的创新可能。  

国际竹藤文化周将持续至6月3日

恰逢端午小长假

无论是罨画池街区的非遗集市

还是竹艺村的匠心展览

都将为游客呈现一场

“可玩、可购、可学”的非遗之旅

这个端午,不妨到崇州

让竹藤编织你的非遗梦!



记者|王佑涵 杨蕊荻 张思雨

编辑|余霞 张浩